市場故事_身世篇_干城町市場

 

日治時期傳統市場樣貌(圖片來源: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

根據日治時期文獻得知,干城町消費市場為利用舊有第三消費市場的建物縮小改建而成。第四市場最早於昭和7(1932)年在現址開設公設消費市場「干城町市場」,干城町往來高砂町、旱溪庄、東勢仔聚落,過去是經由南京路來到歷史建築位置再穿越鐵道,往南銜接旱溪街或是往北銜接南京路32巷。

從照片中可以看到,日治時期的第四市場建築為長方形大廣間形式,攤位室內化集中管理,室內攤位設置有固定式的陳售台。室內平面依長向走道為主要動線(兼具販售與作業),兩側配置攤位。室內攤位販售生鮮食品為主,儘量採取肉品區與蔬菜區分開配置。

民國51(1962)年第四市場進行改建,改建後市場規劃有24個攤位,6個店鋪,可見當時地方上仍有消費需求。民國89(2000)年7月,第四市場前面南京路拓寬,沿街店鋪住宅的亭仔腳也被拆除,造成市場整體面積縮小,可以提供的消費功能不再。

民國61(1972)年建國市場設立,由於地緣太過接近,造成第四市場競爭力下降,加上台糖停止運作後,附近糖廠員工搬遷,東勢仔聚落人口也不斷外流,消費人口流失,導致第四市場逐漸沒落,因而歇業。